第101章寄名大礼

作品:《大陸禁書:新金瓶梅

    自从有了官哥之后,重心都转到了孩子身上。官哥笑了,大家就兴高采烈;官哥哭了,大家就提心吊胆。偏偏官哥经常头疼脑热的,搞得大家神经兮兮的,唯恐担上什么罪名。
    这就让“寄名”显得尤为重要,父母希望他从此能健健康康。寄名,就是让僧道起个新名字,意思是寄给神佛抚养了。有了神佛的保佑和庇护,自然就百毒不侵长命百岁了。
    “寄名”不光要改名,还得改姓。你把儿子寄给谁,就跟着谁姓。所谓“和尚不娶妻,孝顺儿子多”,这儿子就是这么得来的。因为官哥要寄给吴道官,所以就得改姓“吴”。
    像西门庆这样还好点,那些儿子多的,往往姓得乱七八糟的。一起走出去,都不知道是谁养的。偏偏这还叫什么“文化”!大家不但不觉得怪异,反而认为很神圣。
    别看官哥是李瓶儿生的,但商量大事还得找吴月娘。这不仅是尊重,也因为她能给点意见。吴月娘正在听王姑子讲经,见他进来眼都不动一下。不知是心如止水了,还是心有不甘?
    倒是王姑子有点紧张,她道了声“阿弥陀佛”,慌忙退到了内室。这位王姑子才二十来岁,却看不到半点青春的光彩。一张苦瓜脸黄巴巴的,写满了寂寞和凄苦。
    西门庆并没有多问什么,只是把寄名的事说了。吴月娘淡淡问道:“你打算摆在哪天?”西门庆顺嘴说道:“正月初九。”吴月娘觉得不妥:“你不能换个日子吗?初九是五姐生日。”
    西门庆不想更改:“换什么?这个日子是精心挑选的。”吴月娘小声劝道:“那你得早点回来了,不然五姐肯定发牢骚。”西门庆眼睛一瞪:“她敢。”
    吴月娘不好再劝了:“你许了多少愿醮?”西门庆有点得意:“我许了一百二十分愿醮。吴道官说到时候再添点,保证做得体面大气。”吴月娘又问:“你打算请多少道众?”
    西门庆笑着说:“有十六个够了吧?”吴月娘连声说道:“够了,够了。小孩子家家的,多了也当不起。”西门庆转身就走:“那就这样定了,明天先让人把醮款送去。”
    求神拜佛也是钱字当头,没有银子神佛都不理的。你许一分愿醮,就得施几分银子。西门庆先送一百斤大米、一担阡张、十斤官烛、五斤檀香、十六匹生眼布作为衬施。
    又送一匹京缎、两坛南酒、四只活鹅、四只活鸡、一付蹄膀、两条羊腿、十两银子作为寄名之礼。这些花费只是其中一部分,中间许多环节都要银子打发,而且是假借神佛的名义。
    钱多钱少可能没人在意,但对这个日子肯定有想法。不管他是有意无意,客观上都打压了潘金莲,也让其地位一落千丈。后来李瓶儿也劝过一回,可西门庆就是不肯更改。
    这让潘金莲非常恼火!现在西门庆对她越来越冷淡,有时半个月都不进她房里。她并不知道有了王六儿,只把原因归结到官哥身上,而这也坚定了她杀人的决心。
    到了正月初九那天,西门庆骑着大白马,带着陈敬济和四个小厮,前呼后拥地去了玉皇观。小道官早就捧着铜盆候着了,见他进来连忙躬身迎上,请他先净面洗手。
    吴道官头戴玉环九阳雷巾,身披天青大袖鹤氅,腰系黑色丝带,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面,那架势像尊天神似的。吴道官身材高大相貌威严,看上去确实不怒自威。
    往常他与吴道官挺亲近的,结果这么一打扮,心里不禁有点发怵,也生出几分敬畏。西门庆连忙换上大红五彩吉服,擎着香缓步走到香案前,恭恭敬敬地磕了四个头。
    吴道官代列位神仙受完跪拜,立即还原成道士向他稽首。西门庆拱手回道:“些许薄礼,不成敬意,还请道长笑纳。”说完又向两边道众行礼,搞得小道士手忙脚乱的。
    吴道官连忙表忠心:“此次寄名不同寻常,小道四更就起来了,把贵公子的生辰八字放在叁宝像前,取名‘吴应元’,意为永葆富贵之意。”西门庆躬身谢道:“让道长费心了。”
    随后吴道官又捧出文书、符牒,告诉他什么时候该念什么,什么时候要做什么。西门庆郑重看了一遍,捧着纸缓步登上神坛。吴道官先在叁宝像前燃起高香,然后高声念诵寄名文书。
    念完之后,西门庆又施了一两银子,这才跟着他退下神坛。之后他又让小厮捧上一匹红缎,恭恭敬敬交到吴道官手里,由吴道官披在神像肩上。到此为止,寄名大礼才告一段落。
    吴道官小心问道:“敢问哥儿几时过来?”西门庆笑着解释:“哥儿就不来了吧?太小了,您把东西拿到叁宝像前祷告祷告。”吴道官立即附和:“那也一样。”
    说完捧出小道冠、小道服,还有一个刻着“金玉满堂,长命富贵”的银项圈,一道写着“太乙司命,桃延合康”的黄绫符。他先对着神案祝祷一番,然后让小道士送下山。
    本来他想喝点茶水就走,结果应伯爵、谢希大又撵来了,一人还封了一钱银子。与财主交往很累的,隔叁岔五就有喜事,有事情就得到场。耽误时间不说,经济上也是负担。
    西门庆有点意外:“要你们花什么钱啊,这不是多此一举嘛。”应伯爵连忙揣起来:“我说哥不会要吧,你非要多心。”谢希大柔声说道:“空手多难看啊,那不是失礼嘛。”
    西门庆也没当真:“失什么礼啊,人来就可以了。”应伯爵呵呵笑道:“只要你不嫌烦,我们天天上门都行。”西门庆连忙声明:“现在公事太多了,哪有功夫聚会玩耍。”
    应伯爵这才切入正题:“哥,温秀才已经答应了,您看什么时候上门啊?”西门庆差点忘了:“你先带过来我看一下,我要看看他文才如何?能否上得了台面。”
    应伯爵有点意外:“看什么呀?人家十九岁就中秀才了,绝对属于青年才俊。之后因为家境困难,不得不坐馆教学,这才把功名耽误了。如今要挣钱养家,更没精力备考了。”
    西门庆还是不放心:“这样吧,你让他以‘寄名’为题,写一篇文书让我看看,如果文采出众,然后再行录用。”应伯爵也没办法了:“那好吧,我回去让他写。”
    他们正在闲聊斗嘴,吴大舅和花子由也骑着骡子来了,每人还带了两盒点心。吴道官命人上了午斋,还叫了个说书的过来。接下来就没有名堂了,一帮人喝得昏天黑地。